鋼筋彎曲試驗是評估建筑用鋼力學性能的核心環節,其結果直接影響工程質量驗收與結構安全。
鋼筋彎曲試驗機作為關鍵檢測設備,其操作規范性直接決定試驗數據的準確性與人員安全。本文依據GB/T 1499.2-2018《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:熱軋帶肋鋼筋》等標準,系統梳理從試驗前準備到數據記錄的全流程操作要點。

一、試驗前準備:設備與環境雙核查
1.鋼筋彎曲試驗機狀態檢查
確認彎曲壓頭直徑符合標準要求(如HRB400鋼筋對應彎曲壓頭直徑為4d,d為鋼筋公稱直徑);
檢查彎曲角度指示器歸零,手動轉動彎曲軸觀察運轉是否平穩無卡滯;
測試安全防護裝置(如光柵、急停按鈕)響應靈敏度,防護罩必須全部閉合后方可啟動。
2.試樣制備規范
從同一批次鋼筋中隨機截取長度不小于250mm的試樣,端部打磨至無毛刺;
用游標卡尺測量試樣直徑,精確至0.01mm,偏差超過±0.1mm需重新取樣;
在試樣表面標記原始彎曲位置,確保彎曲中心與壓頭軸線重合。
3.環境條件控制
試驗室溫度需保持在10-35℃,濕度≤80%,避免高溫導致鋼筋塑性異常或低溫引發脆性斷裂。
二、試驗執行:三階段精準控制
1.試樣安裝階段
將試樣垂直放置于彎曲試驗機支座上,調整支座間距使試樣軸線與彎曲壓頭中心線對齊,偏差≤1mm。
2.彎曲加載階段
啟動設備,以1±0.2°/s的均勻速率施加彎曲力矩;
實時觀察彎曲角度顯示值,當達到標準規定角度(如180°)時立即停機;
記錄彎曲過程中是否出現裂紋、斷裂或明顯頸縮現象。
3.結果判定階段
用放大鏡(≥5倍)檢查彎曲部位外側,無橫向裂紋且縱向裂紋寬度≤0.5mm判定為合格。
三、試驗后處理:數據閉環管理
1.關閉設備電源,清理試驗臺面碎屑,對彎曲壓頭涂抹防銹油;
2.在原始記錄表中填寫試樣編號、規格、彎曲角度及結論,試驗員與審核人雙簽字確認;
3.試驗數據同步上傳至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(LIMS),實現可追溯的電子化存檔。
安全警示:操作人員必須佩戴防護眼鏡與防切割手套,嚴禁在鋼筋彎曲試驗機運行過程中伸手進入彎曲區域。通過標準化操作流程與嚴格的質量控制,可確保鋼筋彎曲試驗結果重復性CV值≤1.5%,為工程建設提供可靠數據支撐。